24
2016
-
10
農膜殘膜回收加工利用探索
【成都大環宇塑料造粒機網訊】
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應用,地膜覆蓋已成為我國不少地區最重要的栽培技術,對于保障作物增產和反季節種植起到了關鍵作用,而地膜殘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。解決地膜殘留難題,已經成為我國土壤修復治理過程中不得不攻克的重要關卡之一。
農膜殘留已成土壤之痛 回收利用迫在眉睫
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開始使用地膜,時至今日我國每年超過2億畝土地覆蓋地膜,使用量超過100萬噸,是全世界使用地膜最多的國家。
由于超薄地膜的泛濫、農村勞動力流失、缺乏適用的回收機械,殘留在土地里的地膜越來越多,白色革命慢慢成了白色污染,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但是,農民使用地膜的習慣已經很難更改,我國地膜每年用量上百萬噸,而且還以每年15%的速度增加。所以,無論從穩糧增收還是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,殘膜回收都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。
研究表明,當土壤中地膜殘留量達到120千克每公頃時,小麥、玉米、棉花產量分別下降17.8%、13.2%和16%;地膜殘留達到75千克每公頃時,會造成花生當年減產10.9%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地膜覆蓋的正面意義正在逐漸被殘留污染造成的危害所蠶食。
兩大難題制約殘膜回收
專家分析,殘膜回收目前面臨兩大難題:一,高效機械回收技術難突破;二,回收后二次利用成本高、收益低。
首先面對的瓶頸是高效機械回收技術難以突破。不少地區使用地膜的種植作物有玉米、土豆、棉花、瓜類等,覆膜方式既有一膜四行,也有一膜兩行,品種和模式復雜,單一型號的回收機械無法適應,復合型號的機械因研發難度大、使用率低等原因又難以進入市場。
回收后二次利用成本高、收益低也是殘膜治理之痛。再生利用一般用于生產滴灌帶,但回收殘膜生產滴灌帶的成本大概是0.15元/米,而直接用原材料生產的成本只有0.09元/米,殘膜處理加工后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,過程中還會產生二次污染,生產企業無法靠市場效益支撐發展,只能依賴政府資金扶持?!暗髽I自身難以盈利,僅靠這些資金支持,難以實現可持續經營,生產積極性不高?!睒I內專家表示。
農膜回收亟需三大條件
對于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現狀而言,除了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嘗試推廣可降解農膜外,大部分還是以農膜回收為主,那么,要回收農膜,需要有哪些條件呢?
首先農膜在厚度、韌性上要達到一定的要求,過于薄的農膜強度差、易碎,使用一個生產周期后在土壤表層呈破碎狀態,回收基本不可能。按照1992年我國制定的《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》生產標準(GB13735-92),其規定的農用地膜厚度最低標準為0.008毫米,且允許極限偏差上下浮動0.003毫米,目前我國部分省市鼓勵推廣厚度為0.01毫米的地膜,可以多年使用,并適用于各種揭膜技術,也符合農膜回收再利用的條件。
其次,目前我國鼓勵農民自行回收地膜,大部分農膜使用省份在每個鄉鎮設有農膜回收站點,農民把農膜收集好送往回收點。和過去相比農膜散在田間地頭相比,回收農膜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工,所以財政補貼鼓勵回收舊膜就十分重要。蘭州市榆中縣采取的是以舊換新的做法,從2013年開始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地膜使用,在旱地平均一畝田使用6公斤地膜,約70元錢,財政補貼近三分之二,個人出25元,這種財政補貼地膜被稱為“指標膜”,即必須以2:1的比例以回收舊膜換新膜購買指標,以6公斤新膜為例,需要農民以12公斤的舊膜和25元才能換購完成。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回收農膜的積極性,同時也減輕了厚農膜使用的成本負擔?!白詮耐菩幸耘f換新政策后,我們省市場上低于0.008毫米厚度的農膜基本上消失了?!庇苤锌h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站長張光全說。
第三,回收的廢舊農膜要有去向,不能進行二次污染。據了解,廢舊地膜綜合利用方式主要有兩種:一是將回收的廢舊地膜進行粉碎、清洗后,通過熱融、擠出生產再生塑料顆粒,利用再生顆粒進行深加工,生產PE管材、塑料容器、滴灌帶等;二是將回收的廢舊地膜直接粉碎,混合一定比例的礦渣加工生產下水井圈、井蓋、城市綠化用樹篦子等再生產品。廢舊地膜存放在各鄉鎮的回收點,由回收企業以一定費用回收拉走,同時企業承擔運輸費用。
探索治理經驗
從地膜撿拾到回收到資源化再利用,這是一條農膜回收的生產鏈條,如果能逐步完善市場化的運作機制,農膜造成的“白色污染”也將得到解決。根據近年來多措推進廢舊農膜污染防治,保護農村生態環境,得出以下四大經驗:
加強源頭治理。推廣使用厚度為0.010毫米-0.012毫米抗拉強度性能好的地膜,降低農用殘膜的撿拾難度。嚴禁各類生產加工銷售企業、經濟合作組織向種植農戶提供使用0.010毫米以下的超薄地膜;實行機械覆膜,規范覆膜標準,推廣“一膜兩季”技術、適時揭膜技術,推廣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,從源頭上促進農用殘膜回收利用。
開展“以舊換新”。依托旱作節水農業地膜補貼項目,全面開展覆膜“以舊換新”??h里按照新舊地膜1:2的比例,采取先交舊膜后換新膜的辦法。以2014年秋季覆膜和2015年春季覆膜的農戶登記冊為依據,按照回收標準全面進行“以舊換新”并登記造冊,并督促農戶將所換取的地膜適時全部覆在地里。
建立健全回收網絡。在覆膜種植面積大、使用較集中的鄉鎮,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建設,以行政村為單元,建立農用殘膜回收站(點),方便農民交售殘膜;對農用殘膜進行定點回收堆放、集中處理,建立完善回收服務網絡。
扶持殘膜加工企業。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,引進廢舊農膜加工再生顆粒、生產防水防漏材料、生產塑料編織袋等殘膜再生加工技術,延伸產業鏈條,提高殘膜回收加工產品附加值,提升產值效益。
以上信息由成都大環宇塑料造粒機生產廠編輯整理。